細胞基因治療市場火熱,臨床應用及質控仍面臨挑戰(zhàn)
“細胞基因治療近年來發(fā)展迅速,成為國際科技競爭的未來焦點,這一新型治療模式在行業(yè)整體遇冷中逆流而上,在資本寒冬下仍有很高熱潮。與普通治療相比,細胞治療療效顯著提高,且擁有優(yōu)先審評、加速審評、附條件審評等一系列支持。” 在近日舉行的2023中關村論壇平行論壇“未來產業(yè)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論壇”中,中國國家癌癥中心、中國醫(yī)學科學院腫瘤醫(yī)院副院長李寧向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表示。
在細胞基因治療的商業(yè)化方面,華泰聯合證券董事總經理高元在論壇上向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表示,全球細胞與基因治療市場在快速擴容,中國市場也方興未艾,2025年可達到178億萬的市場規(guī)模,整體市場正處于高速發(fā)展中。
但同時,細胞治療在臨床應用中仍存在隱憂,李寧指出,首先,細胞治療雖然療效較好,但風險也較大;其次,細胞治療也面臨市場飽和的潛在可能,與PD-1/PDL1一樣,從創(chuàng)新到最后上市也將面臨梯度淘汰;同時,細胞治療的售價昂貴,使目前醫(yī)保難以覆蓋,臨床上可負擔患者群體有限;此外,細胞治療可開展醫(yī)療機構也存在局限。
在近日舉行的第七屆高瓴HCare全球健康產業(yè)峰會細胞與基因治療前沿論壇中,北京大學第三醫(yī)院血液科主任景紅梅介紹,在研發(fā)最為火熱的CAR-T領域,其治療目前仍存在安全性、療效和制備成功率的問題,在臨床治療中發(fā)現,并非所有患者都能成功制備出CAR-T。此外,對于終末期時疾病進展非??斓幕颊撸绾谓槿隒AR-T治療的時機能夠給患者帶來最大獲益,仍需進一步探討。
李寧指出,細胞治療是一個“活的”藥物,其參考維度、療效相關維度和制備維度非常多,因此很難做到出廠時均一化和均質化,一直以來質控都是最大難題。在標準質控中,需要做到全程質控,進行密閉獨立生產、密閉運輸,以及進院質量放行檢測,且做到全程藥效保障?!澳壳?,在給藥途徑、制備途徑和原料方面未實現標準化,很難達到實踐中的預期效果,在臨床應用中就會存在問題,仍需各方面給予足夠重視?!?/p>
資本寒冬下CGT市場依舊火熱
在腫瘤治療領域,李寧介紹,基因細胞治療在近兩三年發(fā)展迅速,也成為整個國際領域科技競爭的未來焦點,全球在研腫瘤治療細胞藥物已有2756種,其中CAR-T數量最多, TCRT、NKT、TILs、NK等一系列細胞研發(fā)也在同時進行?!安煌I域、不同細胞都在進行相關研究,達到每年36%的增長率。其中,中國的創(chuàng)新非常有價值,在這條賽道中,我國在基礎研發(fā)方面并不落后,眾多科學家和企業(yè)家都有很好建樹?!?/p>
在上述高瓴HCare全球健康產業(yè)峰會中,中國醫(yī)學科學院血液病醫(yī)院血液學研究所副所院長張磊介紹,基因治療的主要模式分為兩種,基因載體和細胞治療,除CAR-T等細胞治療為,目前,很多基因治療通過病毒載體進行,即AAV病毒,可以將正確的基因帶入細胞。AAV病毒可以對神經心臟和血液肝臟產生侵蝕性,把特定靶機轉到特定位置,可以治療多種疾病,因此其靶向性最強。
“目前,AAV基因治療在國內處于高增長狀態(tài),擁有未被滿足的需求,未來AAV基因治療不僅針對遺傳病,例如阿爾茨海默、帕金森等也是將要開發(fā)的領域,一旦將上述疾病通過基因治療解決,其市場規(guī)模將大幅擴大,未來發(fā)展有目共睹?!?張磊分析稱。
據介紹,全球CGT整體市場規(guī)模將在2025年達到305.4億美元,相比于2020年,每年復合增長率達到71%。中國的CGT市場規(guī)模在2025年也會達到25.9億美元,年復合增長率更是高達276%。
高元介紹,中國和全球的整個細胞與基因治療市場在快速擴容,中國市場也方興未艾,同時,全球大概有超過2300項CGT在研發(fā)和臨床進行中,中國有超過600多項在臨床當中,整體市場正處于一個高速發(fā)展過程中。雖然與美國相比,中國整體臨床進展還在早期階段,但可以看出,中國的追趕速度非常快,已出現金斯瑞、傳奇生物等全球領先企業(yè),所以未來長期看好。。
高元也表示,目前CGT領域也是中國生物醫(yī)藥領域中最熱門的投資領域,特別在一級市場資本的融資。在生物醫(yī)藥行業(yè),2022年是資本相對的寒冬,整體融資規(guī)模從2000多億下降到1000多億,但基因與細胞治療領域仍在持續(xù)上升,在2022年獲得170多億的私募一級市場融資,占到整體創(chuàng)新藥行業(yè)超過三分之一。同時,在細胞治療、基因治療、干細胞方面,無論在融資數量及金額中都保持領先。
對此,李寧表示,細胞治療具有獨特優(yōu)勢,在血液腫瘤中,與普通治療相比,細胞治療療效顯著提高,且細胞治療目前擁有優(yōu)先審評、加速審評、附條件審評等一系列支持,很多藥物在通過II期臨床試驗后上市,大幅縮短研發(fā)時間。
光大證券指出,與傳統(tǒng)小分子、大分子藥物相比,CGT藥物靶向生物遺傳信息傳遞的上游,理論上可以治療一切因蛋白質異常引發(fā)的疾病。通過對基因進行修復治療,其適應癥范圍廣闊,并具有一針治愈、從根解決的特性。CGT藥物單價高、療效好,且受益于上游審批加速、下游保險支持,正在進入商業(yè)化放量的黃金時代。
臨床應用仍存在隱憂
但與此同時,細胞治療在臨床應用中仍存在隱憂,李寧指出,首先,細胞治療雖然療效較好,但風險大,CNS時而可控時而不可控,有時CNS結果直接與療效相關?!凹毎委熞坏┏霈F細胞因子反應,能否成功救治和處理,對臨床端水平有很大挑戰(zhàn)。臨床醫(yī)生和患者是否愿意承擔該風險,同樣需要考慮。此外,細胞治療還面臨復雜的工藝和管理流程?!?/p>
其次,細胞治療還面臨市場飽和的潛在可能。李寧介紹,至今,共有1135種PD-1/PDL1為首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在研,而僅有20余種獲批,同樣,在細胞治療領域,從創(chuàng)新到最后上市,也將面臨梯度淘汰?!癟細胞治療、基因治療是一項靶向、精準的治療,也是一項個體化治療,某種程度上而言都是個體化技術。因此,在研發(fā)設計之初,就應采取差異化方式,找到適合自身的突破性道路,針對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。”
同時,細胞治療的售價昂貴,李寧表示,細胞質量技術革新,相當于定制化高端服務,昂貴的售價也使目前醫(yī)保難以覆蓋,該類治療臨床上可負擔患者群體有限。因此,需要集約化、個體化,更加優(yōu)化生產,降低費用,使廣大患者能夠負擔。
張磊也指出,目前,市場中已經獲得AVV基因治療的產品有6款,價格都是非常昂貴,全球最昂貴的血液病B基因治療于去年11月在FDA批準上市,價格為350萬美元,成為全球第一昂貴的治療藥物。“目前認為世界上最貴的10種藥品都為基因或細胞治療藥物,說明其各方面的人力、研發(fā)和生產成本都十分昂貴,這也是科學家和醫(yī)生所面臨的重要問題?!?/p>
除售價昂貴使患者難以負擔為,細胞治療可開展醫(yī)療機構也存在局限。李寧指出,細胞治療的應用場景和應用數量并沒有明顯提高,是由于對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整體而言,需要一系列學術性的采集和應用操作,例如在美國,并非所有醫(yī)院都可以進行細胞治療,只有經過認證的大型中心才可以進行,使受眾面臨較大限制。
“不同醫(yī)療機構、不同醫(yī)生使用細胞治療有相關資質認定要求,而目前細胞治療上市后,進院較為困難,這需要整個社會體系創(chuàng)建一套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的一系列規(guī)范和認知,才能協(xié)作進行好?!崩顚帍娬{。
對于細胞基因治療中研發(fā)最為火熱的CAR-T領域,景紅梅介紹,CAR-T治療目前仍存在安全性、療效和制備成功率的問題,在臨床治療中發(fā)現,并非所有患者都能成功制備出CAR-T,由于患者此前接受多線治療后沒有足夠好的T細胞,無法成功制備。此外,還有些患者處于終末期階段,疾病進展非常快,在做CAR-T階段時,細胞制備出來后難以選擇時機,因此,在哪個時間點介入CAR-T治療能夠給患者帶來最大的獲益,是最重要的問題。
臨床應用關鍵在于質控
細胞治療研發(fā)與其他藥物研發(fā)的關鍵點有很大差別。李寧指出,細胞治療是一個“活的”藥物,其參考維度、療效相關維度和制備維度非常多。而相比之下,小分子藥物可能只需要考慮藥物劑量一個維度,即給藥劑量和間隔時間,臨床應用相對簡單。
“在細胞治療研發(fā)中,無論何種制劑、其中活性、CAR-T裝備效率和載體,以及細胞構建等一系列方法,很難做到出廠時的均一化和均質化,有很多影響療效和副作用的因素。因此,在研發(fā)過程中需與臨床充分結合,選擇一個最優(yōu)解。” 李寧分析稱,“因此,質控一直以來是最大難題,由于技術過于先進,對CDE的科學家而言,不但要了解新技術,還要通過個性化技術整理出體系化規(guī)范,十分困難?!?/p>
關于細胞治療的標準質控,李寧表示,需要進行全程質控,首先要進行密閉獨立生產,包括質粒、病毒和細胞,這涉及細胞培養(yǎng)時應如何選擇血清等相關物料,以及過程產品及終產品外來微生物檢測與殘余病毒檢測要求的問題;其次,是密閉運輸,其中涉及氣相液氮罐或液相液氮的選擇,以及什么是最合理灌裝方式的問題;此外,還需進行進院質量放行檢測,該方面則涉及醫(yī)院是否給予院內檢測,以及若檢測結果與申辦方提供報告不一致怎么辦的問題。
除全程質控外,李寧也指出,質控的核心問題還包括全程藥效保障,細節(jié)決定成敗,凍存細胞復蘇的細節(jié)包括溫度、速度和工序,決定最后輸注產品的活性,這就涉及如何保證醫(yī)院端具有完成相應工序的能力的問題。
如何開展好臨床試驗?李寧表示,取樣過程非常重要,對醫(yī)院端的原料而言,原料把控是十分重要的過程。根據在《新英格蘭》發(fā)表的第一篇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(TILs)確證性臨床試驗,由來自荷蘭和丹麥的兩個研究中心進行,李寧介紹,該臨床試驗將實驗室和工廠設在醫(yī)院內部,而且在方案設計中,首次出現醫(yī)院分層,將醫(yī)院作為一項重要的分層標準進行評估,是一個很大的進步?!搬t(yī)生治療的差別往往比藥物間差距大。目前,藥物方面實現標準化,但給藥途徑、制備途徑和原料方面未實現標準化,因此很難達到實踐中的預期效果,在臨床應用中就會存在問題,仍需各方面給予足夠重視?!?/p>
來源: 21世紀經濟報道